随着移动能源时代的全面到来,薄膜太阳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目前以隆基股份、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国内光伏产品厂商已经宣布或者启动印度本地产能扩张;另一方面,征税虽然导致光伏产品出口价格抬升,但目前产业链价格的下降以及第二年征税税率递减将缩小征税对印度本地光伏市场影响。MarcomIndiaResearch下调印度2018年全年装机预测至8.3GW。
印度已成为除中国之外第二大光伏市场,2017年全年新增装机约10GW,而电池以及组件产能分别为2.5GW、6GW,仍将依赖进口光伏产品以完成2022年累计100GW光伏装机规划。而MarcomIndiaResearch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印度光伏新增装机1.6GW,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52%,显示印度市场受征税政策不确定性扰动,新增装机下滑。进口关税裁定保护本地光伏设备制造商利益,本土光伏产品制造商对相关征税裁定表示欢迎,而咨询公司Movya认为征税新政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太阳能开发商参与竞标积极性下降,同时推高平均成本:相关组件成本从目前平均2.60卢比/瓦(对应0.36美元/瓦)至每单位约3.00卢比/瓦(对应0.41美元/瓦)。印度国内反应不一,征收关税推高电站投资系统成本由于进口光伏产品价格较印度本地制造商低8%-10%,2017年印度全年进口组件超过9GW,其中来自中国、马来等地的组件进口占比超过90%。印度商工部下设外贸总局(DirectorateGeneralofTradeRestrictions,简称DGTR)建议对中国、马来西亚及部分发达国家的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征收两年保障性关税,第一年收25%,第二年上半年降至20%,下半年降至15%,随后奥西沙高等法院发出暂停令
第二,要强化市场监管。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和谐经济论》里对此有详细讲述。从某个意义上说,这1200多亿的补贴缺口,带动了逾万亿左右的资金投入。
随着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半年财报的陆续披露,光伏行业俨然一派海晏河清。与此同时,光伏+模式有效实现了各类社会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恪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实现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技术进步是核心要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光伏产业也进入了新时代。推动光伏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决不是一个531新政就能解决得了,也远非企业的你死我活那样简单。
取消补贴不是取消监管。非技术成本主要包括融资成本、电网接入成本和土地税费等方面。分布式光伏的规模控制适当放宽。我国光伏主要产品产量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创纪录的7.06亿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光伏装机达到1.65亿千瓦,新增装机0.35亿千瓦,光伏电站不出所料地脚步放慢,新增1740万千瓦,同比减少37%,分布式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如何让更多光伏企业活得更好讲到让企业活得更好,一个活字自然令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新闻名篇《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詹国枢先生代表作),文章至今已20余年,但文章的主题与今天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并不违和。100多年前发生在英伦的故事殷鉴不远。
还需要政策、体制、机制的综合发力,特别是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光伏电站自建的输电设施,即便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回购政策,回购比率仍在个位数。
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国策,亦是时代选择。事实是,这些声音无一不是基于对当下我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领先世界这个基本事实的认知之上,无一不是建立在光伏产业高歌猛进、进中有忧的分析之上,无一不是建立在技术进步迅速、发电成本降低不仅要看齐煤电、甚至媲美水电的分析之上那么,我们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一个设备制造、系统应用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设备、主要产品、系统集成、规模均具世界第一的产业,还需要国家的补贴?一个发电成本低于煤电、比肩水电,未来数年有望成为人类生产能源最低发电生产方式的行业对国家几毛钱的补贴心心念念耿耿于怀?当然,任何新政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都具有实践和时间的属性,无疑都有其固有的不足。
可以坚信,随着各方的综合施策,新政对光伏行业发展正向的倒逼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来者可追,行业要健康发展,须为之计深远。我国的光伏产业有今天的体量与优势,政策扶持功不可没。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机构真正从为光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高度出发,构建健康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努力促进非技术成本的降低,给投资者未来可持续的市场发展容量。在技术优势领先世界的同时,光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和就业拉动作用愈加明显。随着补贴的取消,对无补贴的光伏项目发展,相关部门更应各负其责,特别是在总体规划和布局开发上要做到监管更严、更到位。
与此同时,成本实现大幅下降,国内第三批领跑者基地中标电价相比同期的光伏标杆电价降幅在31%-40%,同比2016年领跑者下浮40%左右,青海两个基地中标电价已经低于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但任何一个行业,靠补贴去发展和维护都不可持续。
光伏产业体系占据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梳理2018年的光伏乃至整个可再生能源盘子,531新政无疑是最热的话题。
加快推进绿证强制交易工作,增加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来源,促进补贴压力转移及利益优化分配。技术进步是推动光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国家发展光伏的方向坚定不移,对光伏发展的支持毫不动摇。为光伏提供补贴是为了最终取消补贴。有媒体做过新政出台后的行业信心调查:近八成无信心,超四成想转行,更有甚者用哀鸿遍野形容新政推出后对光伏行业之影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近年来降速也非常明显,逐步接近煤机、核电的发电价格,呼唤推动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的新机制、新动能,亟待出台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平价上网政策。
第三,降低非技术成本。当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海外光伏的度电成本或光伏总标价非常低,但这些国际项目照样被国内企业拿到。
领悟这些重要论述,便会明白:调整能源结构,就必须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正如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所言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多年来成就的光伏盛宴实质上并不只是因为光伏行业本身对社会财富产生了增益,还因为国家信用对补贴的担保形成的盈利预期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而产生。加大电力体制改革力度,切实推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
光伏业内存在的缺乏管制、乱象较多的问题,不够规范和有序是问题的主要根源。曾有业内人士称,不要说电网不允许,单就在电网许可的情况下,并网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同样是一座高山。531新政在取消补贴的同时为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531新政推出以来,无论是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强力发声,还是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推出的扶持措施,无不表明了支持光伏发展的坚定态度。
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平价上网的核心因素。应该看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光伏发电的迅猛增长,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
当前,以风能、光伏为主的可再生发电成本已经接近于常规电价。第四,加快建立各类市场交易机制。
补贴,从根本上讲,既是一种扶持,也是一种政策导向。光伏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是贯彻新理念的发展,是集约高效的发展,是优化协调的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发展。